首页 > 国际交流 > 正文

国际交流

中国-澳大利亚百所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在京隆重举行

编辑:faxuejiaoyu 
15749 2014/5/29 10:47:00

       2006年7月4日—5日,“中国―澳大利亚百所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 法学院联合主办,汕头大学法学院协办。会议主要议题包括: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法学教育体制与科研体制;法学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法学教学方法的改 革;两国互相承认国外法律学位和法律从业许可的需求;法律服务的提供。来自澳大利亚和中国近百所法学院校的100多位院长和法学家参加了会议,这是中国与 澳大利亚法学教育界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盛会。

       7月4日上午举行了研讨会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韩大元教授主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首席大法官肖扬,澳大利亚司法部长鲁多克,国家司 法部副部长赵大程,最高人民检察院戴玉忠大检察官,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唐茂思,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于宁,澳大利亚全国律师协会会长巴格,国家司法部外事司 司长郭建安、副司长吴求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副校长冯惠玲教授,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教授,名誉院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 员会副主任曾宪义教授,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法学院院长默瑞教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汕头大学法学院 院长杜钢建教授等出席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光临本次会议的100多位来自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法学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中国人民大 学是中国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著名大学。在过去的几年里,学校高扬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大旗,发扬传统,失志改革,锐意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以“人民、人本、人文”为办学理念、以“大师、大楼、大气”为办学思路、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践行“实事求是”的校训,发扬 始终奋斗在时代前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真情、真想、真干,朝着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法学院作为人民大学学术实力 最强的学院之一,是人民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支柱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的法学院也在以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团结务实,以学生为本,以 教师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继续发扬着全国法学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在建设世界一流的过程中不断创造着新的业绩。

       纪校长强调,中澳两国近百所著名法学院的院长、著名法学家举行联席会议讨论两国法学教育问题尚属首次。有如此之多的两国著名法学家相聚一起,讨论法学教育 的现状与未来,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澳双方的法学家通过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一定会增强相互的了解,也一定会在法学教育相关各问题上取得许多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教授在致词中说,人大法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经过5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 中国法学教育的基地和法学研究的重镇。2004年,在教育部评审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人大法学院在全国法律院校中名列第一。人大法学院始终把人 才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仅去年以来,先后有国内外的10多位著名学者汇聚人大法学院,使我们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人大法学院始终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今 年,我院博士毕业生第五次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人大法学院始终把繁荣法学研究和推进法治建设作为奋斗目标,学术氛围空前活跃,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仅今年以来就举办了80多场学术讲座,举行了近30场学术研讨会。人大法学院始终把学术资源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建成了一流的法学图书馆、物证技术实验室、“中国法制信息港”和以中国民商法律网为代表的10多个学术网站,努力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法律人才。他说,这次会议,是中国与澳大利亚法学教育界层次 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相聚的时间虽然短促,但彼此的了解将会加深,友谊将会增长。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法学家的智慧与经验,一定会带给彼此有益的启迪。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并以个人的名义,向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说,法治是人类社会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科学 的治国理念,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正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阔步迈向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功,中国的民主法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点有目共睹,举 世公认。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又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法律文化。澳大利亚在法制领域有许多值 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而中华文化也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法律内涵。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法律、法学界应共同努力,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使世界优秀法律文 化得到进一步发扬,使人类文明在交汇和融合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他指出,法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法学教育不能脱离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的社会现实,而必须植根于本国社会的深厚土壤。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不至于流于空 谈,使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司法部长鲁多克先生代表参加会议的澳大利亚代表对人大法学院为本次会议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他说,这次会议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澳大利亚的专家 学者了解中国的一些法律的司法教育的一些情况。 澳大利亚高级法律界的代表团的来访主要目的是密切澳大利亚和中国法律界的联系,加强澳大利亚和中国法律界的的交流与合作。

       他说,有一些杰出的职业律师是我们法治的基础,对我们国家的法治也非常重要,我们澳大利亚的律师队伍非常庞大,我们大概有五万人是职业律师。要培养一个杰 出的法律工作者,必须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法律教育体制,帮助他们了解社会新形势和法治动态。澳大利亚高度重视法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良好的软件条件和硬 件设施。

       他说,中国有很多高等院校,能够提供很好的课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们也有211项目,就是中国希望在21世纪能够建立100所世界上承认的高等院 校,人民大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澳大利亚大学非常重视对亚洲法学的研究,比如说墨尔本大学有一个亚洲法中心,悉尼大学有亚太法律中心,还有其他的一些大 学,比如说在06年澳大利亚法学刊物中,在29个法学院中,有八个法学院提供中国法学课程,很多大学与中国大学进行交流,比如说西欧法学院已经与杭州大学 有一个交流项目,这种学术交流也是建立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法学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对法律人才的培养重要,只有良好的法律教育,才能够培养良好的法律人才, 建立强大的法治体制。法学教育和培养在世界各国正在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种挑战,我们认为他是一种新的机会,所以两国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澳 大利亚和中国非常重视教育和培养,尤其是在法学方面的教育。希望双方今后开展更广泛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双方的法学教育和法制建设。

       国家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在致辞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些年来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的推进。随着中澳两国经贸 交流和人员往来的不断发展,两国在法律和司法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法学教育与人员方面的交流成果是两国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双方加深对彼此法律和司法 制度的了解,以及密切法律和司法领域的合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法学院校是培养法律从业人员的摇篮,而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又直接关系到法律制度的运行效果,法学教育的研究对于提高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促 进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有着直接重要的作用。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担负着为国家、政府部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服务行业,输送培养大量具备法 律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法律院校和法学研究机构能不能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本次会议 是两国法学教育与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司法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司法行政部门,长期以来重视法学教育和研究,重视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的提 高,并愿意与国内外各界人士共同推动法学教育与研究事业的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戴玉忠大检察官在致辞说,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34年来,在教育特别是教学教育方面有很多交往,这次盛会使我们两国法学教育交往进一步扩大。 我是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大家知道按照中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也是国家的司法机关,检察机关通过依法行使职 能,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通过行使检察权,保障人权,维护国家秩序,保障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检察机关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法治建设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 用,我国检察机关对澳大利亚检察机关也有所了解,我出席这个会议还有一个身份,两个月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这里举行仪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聘 请我成为研究中心主任。

       大家知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院55年来,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是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的国家重点科研基地,也是唯一一所以刑事法 学研究的研究基地,我能够来这工作,感觉十分荣幸,所以我也热切的希望同在座各位法学院院长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为共同繁荣法治文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法学教育在培养人才,在国家立法以及国家司法当中,都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相信通过今天的盛会,会进一步增进中澳之间的了解,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澳大 利亚在法学教育方面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使澳大利亚的朋友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中国法治建设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曾宪义教授在致辞中,今天来自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近百名法学院的院长和法学家聚 集一堂,隆重举行“中国-澳大利亚百所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使我们这座刚刚落成的明德法学楼蓬荜生辉。这也是我们中澳两国首次学界盛会,中国法学教 育源远流长,重视法学教育,一直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曾宪义名誉院长接着回顾了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他说,2000年12月在北京人民 大会堂举行的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世界五大州132所著名的大学法学院院长全部到会,当时 五大州每个洲有一名代表在主席台上讲话,贵国的代表澳洲法学院的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所以可以说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法学交流合作关系,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他说,我们中澳两国的法学院来自不同的半球,有着不同的肤色,讲着不同的语言,实行着不同的社会制度,贵国属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国家,我们是中国法系的成 文法传统,但是今天我们却能够跨过大洋的阻隔,超越冬夏的反差,共商百年大计,在这里我引用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我们的孔子在论语当中一句话:“君子和而不 同,小人同而不和。”曾宪义名誉院长衷心的希望我们成为学术上的伙伴和朋友,也完全相信随着双方之间的交流的不断深入,彼此会常来常往,会有越来越多的中 国法学家,不仅喜欢澳大利亚的考拉和袋鼠,更欣赏贵国的法律文化和教育。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法学家不仅熟悉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更会热衷于研 究中国的法律文化和现在中国法学教育的成就。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法学院院长默瑞教授在致辞中说,十年以来中澳两国一直在许多领域作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贡献,在法律问题方面展开了合作,我们主要是参加 法律改革和研究项目,当然我们也在设计课程方面进行了很多合作。这些合作是非常有成效的,我们相互之间有了很多的了解,对对方的制度、文化,以及整个法律 有很多的了解。

       中澳两国的学校正在讨论,双方是否能够从合作进行密切的携手做项目,特别是对于要在跨过领域工作的学生,特别是中澳两国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在全球化环境 中培养学习,提出这些问题,法律课程的国际化,这个问题在澳大利亚已经讨论一段时间了,现在由于不同的模式,但是国际化课程和模式,包括许多课程会有一些 做法,会比较各国的做法。中国是大陆法系重要的成员,澳方也需要去了解中国,中国法律活跃和发展,从法律学角度来讲。我们的普通法和大陆法制建立关系,我 们课程国际化可以使得我们相互了解,许多人都认为,我们应该在课程中,应该有更多的国际化的东西。我们仍然可以取长补短,并不是采取一种做法,要排斥另外 一种做法,比如说有人认为,澳大利亚课程可以加入改革的作用,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贡献,中国的法律改革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改革话题,给我们很多启 迪。

       他说,大学是保持律师标准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最好的学生,质量最高的学生,所以确保质量是我们这次会议要讨论的重要问题,同时我 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感谢人民大学,感谢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感谢同行们为这次会议作出的贡献,也感谢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感谢堪培拉大学的同事, 感谢他们为这次会议所做的贡献。

       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主任在致辞中说,今天的会议是中澳两国法学交流与合作的里程碑,是中国法学教育进一步扩大开放、走向世界和未来的重要会议。中国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新时期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法学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从1997年开始,由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高校法学院系开展转变法学 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大讨论,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反思,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学教育积累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我国法学教育中普遍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对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法学教育的模式、方法、课程体系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法学教育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主要 有:1,把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刑事司法等近十个本科专业整合为法学一个专业。2,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施共同的十四门核心课程,3,在 教育不高教司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实施,编写了一批高质量教材,推荐了一批特色明显的教材。4,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也在形成和完善之 中。教育部高校四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法学院校进行了合格评估。5,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中美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暨法 学教育研讨会”于2000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中欧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暨法学教育研讨会”,于2000年12月召开了,“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 学院院长论坛”,于2001年召开了亚洲法学院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等等。中国法学教育代表团先后访问了美国,欧洲各主要法学院以及法院、律师事务所等,这 些重要活动标志着中国法学院教育已经走向世界。

       尽管中国法学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以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及其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需求作为参照,我们的法学教育又 显得很不适应,特别是法学教育的质量极不适应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和谐社会以及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和要求。为此,教育部法学学科教 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和整个法学教育界正在研究和讨论如何全面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并以此为主题制订中国法学教育10年发展规划纲要, 启动以全面提高法学教育质量,为主题的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这次中澳法学院院长会议的召开必将对我们的上述工作起到思想启发,经验引进、工 作助推的积极作用。

       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汕头大学法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希望今后加强同国内外法律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他同时代表汕头大学法学院欢迎各界人士前往汕头大学法学院莅临指导。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检查日报、北京晚报、中国律师网等新闻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郑晓辉 熊丙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