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新书发布会 暨曾宪义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顺利召开

编辑:faxuejiaoyu 
2387 2021/1/18

《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新书发布会

暨曾宪义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顺利召开

 

2021115日下午,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市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新书发布会暨曾宪义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725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湖南省政协、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社、国家法官学院、宁波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李晓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座谈会。本次座谈会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与会者约百余人。

1线下会场

2线上会场

会议议程共分为两个阶段:

会议第一阶段领导讲话和新书发布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杜焕芳教授主持。

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主持会议第一阶段

 

杜焕芳教授在开始主持时指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十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首任会长、教育部高校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曾宪义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十年过去,弹子一挥间,中国的法学教育在不断发展,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学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我们以这种方式在这里举办这场活动,其目的主要是缅怀我们的老院长、老会长、老主任委员曾宪义先生。这次活动得到了法学界、法律界、曾先生的家人、好友、弟子们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在此也代表主办单位向各位表示感谢。

4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轶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轶教授在讲话中回忆了学生时代与曾宪义先生接触的点滴以及对于曾宪义先生的深刻印象,指出曾宪义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法学教育家、杰出的法律史学家、法学教育的战略家,是中国法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推动中国法学教育“走出去”时永远都无法绕开的一个人。对于曾宪义先生最好的缅怀就是对他当年所坚持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老院长当年提出的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在国际社会上必须自立自强,在国际同行中间获得应有的尊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当下的中国法学界不仅取得了平等对话的能力,而且在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引领讨论和设定议题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曾宪义院长开拓的中国法学教育“走出去”的道路上进一步拓展、深化,在首届世界百所法学院院长论坛、中美法学院院长论坛、中欧法学院院长会议(论坛)、亚洲法学院院长论坛的基础上,相继拓展了中澳法学院院长论坛、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以及中国与拉美法学家对话,举办了第二、三届世界百所著名法学院院(校)长论坛,这是纪念和缅怀曾宪义先生最好的方式,希望将来一定会在老院长精神的鼓舞下继续把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事业做好,把人大法学学科的建设做好。

5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张文显教授讲话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张文显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曾宪义在推动中国法学教育,主导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推进中国法学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曾宪义先生息息相关的五个方面:第一,面对当时法学教育一片的乱象,曾老师提出科学的规划法学学科专业,克服了法学教育碎片化的弊端;第二,法学教育的规范化。曾宪义先生提出了法学教育的核心理念,设立法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保证了法学教育的基本规格,推进了法学教育国家标准完善等;第三,设立法律硕士,培养法律职业人才。法学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推动了法律硕士培养的规范化;第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该理念由曾宪义先生最先提出,并同教育部联手审阅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案;第五,成立法学教育研究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致力于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非常重大的成果,同时也将全国法学界组织联合起来,其中曾宪义先生主持的“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重大课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教育部和司法部等各个方面的高度评价。张文显指出曾宪义先生对于法学教育改革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并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教育进行了高度评价。

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编审王磊介绍《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新书编校出版情况

接下来是《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新书发布环节。杜焕芳教授首先说明了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和北京市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组织整理编辑该书的初衷和由来,介绍了该纪念文集由4篇纪念性文章和曾宪义先生的“法学教育篇”“法学学术篇”三部分构成,谨以该书表达我们对曾宪义先生的永久怀念和铭记。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磊编审对于《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一书的编校、出版以及曾老师生前在人大出版系列教材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进行了介绍,指出本书集中体现了曾宪义先生的教育哲学理念与教育思想,曾宪义先生不仅对中国法学教育影响深远,而且对中国法学出版事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学分社的创办和发展与曾宪义先生的帮助也是息息相关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科学文库”、“中国审判案例要览”就是在曾先生沿着曾先生提出的发展思路而出版的三套大型系列丛书,推动了中国法学学术研究和司法实践的繁荣。

7北京市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理事长龙翼飞教授主持会议第二阶段

会议第二阶段由北京市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理事长龙翼飞主持。首先是座谈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姜栋代表曾宪义先生的夫人赵淑慧老师宣读缅怀致辞,致辞中对于各位不顾严寒、不顾疫情参加纪念座谈会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对于不能亲自参加座谈会表示抱歉和遗憾,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8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姜栋宣读缅怀致辞

9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法学院原院长王利明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法学院原院长王利明教授从创办法学院杂志、硕士班、创办法学院图书馆等几个方面,回忆了曾宪义先生带领大家从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一起努力奋斗,带领法学院走向世界的过往经历。并指出曾老师大公无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心为了学院的事业,热爱学生,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并关心、提携年轻人,帮助他们成长,希望今天人大法学院的成绩能够告慰曾老师在天之灵。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党委书记、法学教育研究会原秘书长叶秋华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原秘书长叶秋华教授指出今天的座谈会是一场“没有忘却的纪念”,我们依旧在坚持着曾先生一生所坚持的事业,《曾宪义与中国法学教育》的出版是对曾先生深深地致敬和怀念,相信曾老师也会深感欣慰,回忆了自人大复校以来,曾先生默默无闻地带领大家突破禁区,开拓进取,通过一系列改革,推动人大法学院的建设,他的勇气和贡献,值得每个法律人敬佩。

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大元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院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大元教授指出,十年过去了,法学界、法律界的朋友们始终纪念着曾老师,大家分享法学教育成果的时候,经常会谈起曾老师,法学教育的成果都离不开曾老师的贡献,很多战略性的谋划和思想都来自曾老师,他以自己的责任、智慧开创了新的格局,让法学教育走向社会,没有曾老师,就没有国际上中国法学的形象。不论是作为学者还是领导人,曾先生都是非常敬业的人,他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感激励着一批批的年轻人。

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法律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朱景文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法律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朱景文教授回忆了与曾宪义先生一起工作时的经历,指出曾老师是一位做大事的人,能够抓住机遇,具体执行,非常具有人格魅力和实践能力。

4中国人民大学原法律系党总支书记徐孟洲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原法律系党总支书记徐孟洲教授通过回忆自己留学时与曾宪义老师的接触,指出曾宪义先生是一位爱国者、敬业的学者,也是一位政治上很坚定的人,在事业上不仅是一个好老师,在家庭生活中更是一个好丈夫,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法学院。

5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何勤华教授发言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何勤华教授指出,曾老师是我们尊重的长辈,为中国法律史学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推动法律史教育、推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曾宪义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十卷本)不仅填补了法律史发展的空白,而且将法律文化的研究提升到相当的高度,曾宪义先生是中国法律教育的领导者,开拓者、奠基人,值得我们缅怀和敬仰。

6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健教授发言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健教授回忆了自己当年与曾老师一起从事教育活动、研究写作的经历,并结合自己的的接触和个人的感受,从几个方面指出对曾宪义老师的印象,第一,他坚持法学本位、传承法律文化的积极传承者;第二,曾宪义先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建设;第三,曾宪义先生是组织法学教育重要领导者;第四,曾宪义先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推动法学教育与实并重,作出了示范和表率;第五,曾宪义先是一位杰出教育家。奖掖后学,连续开展法律教育、法律文化奖项的评选奖励。

7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胡旭晟教授发言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胡旭晟教授指出:曾宪义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卓越的法学教育家。无论从学术上和生活上,曾宪义先生认真负责,具有出色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指导细致入微,值得学生尊敬。

8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教授发言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教授作为曾宪义老师九六级的博士生,一直深受曾老师的关爱,曾老师对中国法学教育具有不可磨灭的全局性贡献,是一位具有大格局的人。是当代法学教育格局的主要奠基人,是当代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是当代法学教育国际化的引领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晓耕教授作为与曾老师相处最久的一位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了对曾宪义老师的印象。他指出:曾老师是有大格局的人,人大法学院为共和国的法学教育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人大法学院在改革开放以后对世界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和曾老师的努力以及充满智慧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我们都认同曾老师是法律史学界优秀的代表,曾老师在中国法学教育一生奋斗的历史证明,法律史学科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关注和珍惜。

9中国人民大学马小红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马小红教授结合自己考博士之时以及做学问过程中与曾老师交往的点滴经历,指出自己今天取得的成就与曾老师是分不开的。在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方面,曾老师对科研有他自己独特的方法,提出问题,再慢慢斟酌,不急于求成。我们学习曾老师,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推进法律文化的研究发展,沿着这个方向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10国家法官学院王立教授发言

国家法官学院王立教授回忆了自己从本科到博士毕业与曾老师的交往,指出曾先生既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父亲。曾老师对于法学教育的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只有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才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11北京李晓斌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李晓斌律师发言

北京李晓斌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李晓斌律师通过回忆自己博士论文答辩时以及毕业之后与曾老师交往的几件小事,深切感受到曾老师的为人以及人格魅力,希望学院继续开拓进取,保持领先地位。

 

12由左上顺时针:丁相顺教授、王云霞教授、朱大旗教授、史彤彪教授、郭禾教授发言

接下来是自由发言的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追述了先生的高尚德操与品行,通过回忆与先生相处的经历,抒发了对先生的深切怀念。丁相顺教授表达了对曾老师的缅怀和感激之情,指出曾老师胸怀千万里,对人心思细如发;王云霞教授回忆在香港讲课时受到曾老师的照顾和关爱,指出曾老师在法律文化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格局,我们要把这种学术品质流传下去,把这种关爱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朱大旗教授追忆了曾先生的奋斗历程以及与曾老师的交往经历,指出先生的精神始终鞭策着自己、指引着自己努力前行;郭禾教授指出曾老师不仅仅具有大格局,关键是落实,能够做成事和其心细、待人态度直接相关;史彤彪教授指出曾老师对人的关心体现在行动上,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3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座谈会结束时合影

会议在严肃诚敬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现场记录:邹德民、张润慧

发言整理:张岩涛

文字初稿:张岩涛

图文编校:张 锋

分享到: